你尚未認證為創(chuàng)作人或影視公司,認證即可享有:
“雞血”老母親,一個在電視劇和微博熱搜上已經(jīng)近乎瘋魔了的群體,近來扎堆涌現(xiàn)。
這邊廂,劉濤、穎兒等主演的《陪你一起長大》還未完結;那邊廂,宋佳、蔣欣等主演的《小舍得》又火熱開播;不遠處,趙薇、秦昊主演的《學區(qū)房》也蓄勢待發(fā)。算上幾年來的《虎媽貓爸》《小別離》《小歡喜》《陪讀媽媽》等劇,教育題材劇中的“雞血”老母親形象遍布幼升小、小升初、中考、高考等升學節(jié)點,全方位勾勒出中國當代家庭教育浮世繪。
圍繞孩子升學,她們可以放棄高薪職位回家?guī)?,搬離寬敞豪宅住進“老破小”,百般求人擠進“金牌班”,節(jié)衣縮食硬闖“太太圈”,她們可以咽下所有的委屈和無奈,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庸,但唯獨無法接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強。于是,這樣的扭曲心理作祟之下,教育焦慮由個體家庭蔓延至整個社會。
而“販賣焦慮”也輕易敲開了收視流量的大門——越焦慮,收視率越高;收視率越高,越焦慮。周而復始,教育題材劇也似乎走進了一個公式,一個模板,一種套路。細細想來,每部劇都會有“虎媽”“貓爸”“雞娃”,每部劇都會有工薪家庭、中產(chǎn)和富豪,當然也少不了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來引發(fā)對比,一開場就是撲面而來的“坐立不安”。
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場升學考試,它是喚醒生命的成長。教育題材劇只圍繞“焦慮”兩字打轉轉,就失掉了大格局。
雞娃母親,一個瘋魔的群體
當教育變了味,剩下的就是窒息和恐怖。
《小舍得》一開頭,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。南建龍(張國立飾)邀請全家人吃飯,兩個女兒的家庭,上演了一場真實的“凡爾賽”直播:外孫女歡歡得了歌唱比賽的冠軍,被長輩叫出來唱了一遍。外孫子悠怎能示弱?立馬起身展示背誦圓周率一千位。表演結束,“半路姐妹”田雨嵐(蔣欣飾)、南儷(宋佳飾)又是一場言語上的明爭暗斗。
?
典型的“雞娃母親”田雨嵐話里話外都在炫耀兒子的成績,自豪地聲稱“背誦圓周率即將突破兩千大關”。她就連吃個水果,也不忘考察孩子英文單詞,孩子意識到尷尬之后選擇不開口,她當眾責怪孩子記性差。餐桌上的氣氛降到了冰點,一家人被尬到面面相覷。
背誦圓周率,不過是“才藝展示”?!缎∩岬谩氛宫F(xiàn)的教育內(nèi)卷,恐怕大多數(shù)成年人都要輸給十歲孩子:八個月開始純外教一對一英語學習,標準倫敦口音;小學四年級數(shù)學考86分,全班第四名,天就塌了;三筆四口和全能五星已經(jīng)成為歷史;口譯證書已經(jīng)被禁;一到三年級攻英語,四五年級攻奧數(shù),小升初面談要新概念英語讀到二,三千單詞量只是毛毛雨,大學英語六級水平才是重點中學敲門磚。
為了上培訓機構的金牌班,雞娃母親會有多拼?田雨嵐的一系列操作可謂展示了極致。她由子悠不會做最后兩道大題為起點,到發(fā)現(xiàn)數(shù)學老師鐘益在家開設輔導班,進而推導出了老師故意在課內(nèi)保留,為了吸引學生補課賺外快,最終聯(lián)合其他家長讓鐘益被迫辭退。誰成想,鐘益轉身就去了課外輔導機構擔任金牌班的帶班老師,而這個金牌班,恰恰正是田雨嵐擠破頭想要子悠進去的點招坑班。結果可想而知,子悠被金牌班拒之門外,不甘心的田雨嵐四處奔走找關系,逼著繼父南建龍出面求人,甚至對天賦和成績最好但家庭條件拮據(jù)的孩子家長旁敲側擊,讓其把金牌班名額讓出來。
與《小舍得》相比,《陪你一起長大》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,“雞娃”養(yǎng)成記從幼兒園就已經(jīng)開始了。觀眾由此學到了很多“暗語”,比如學體育、藝術的雞娃方式叫“素雞”,學應試教育課程的叫“葷雞”,成功的孩子叫“牛蛙”,天賦強的孩子叫“天牛”,扛不住家長的打雞血的小孩叫“不耐雞”,數(shù)學好的叫“奧?!保芸从⑽脑慕小坝⑴!保瑑烧呒?zhèn)涞慕小坝W混血?!薄?/span>
放在這樣的標準之下來衡量,家長眼中都是“有問題的孩子”,成績不夠拔尖、鋼琴不夠等級、課外活動分數(shù)不夠高。家長張嘴閉嘴“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,學習千萬不能放松”的教育理念、“只許第一,不許第二”的硬性標準,讓局外人觀之已充滿深深的“窒息感”,又何況身處漩渦中心的孩子。
育兒內(nèi)卷,刻板的社會分層
有人能置身“焦慮”之外嗎?至少在影視劇中,答案是NO。育兒內(nèi)卷,就如同無所不在的烏云,籠罩在每個人的頭頂上方。這其中,既有雞血派,也有佛系派、貧民派。
《小舍得》中的南儷本是一個佛系母親,相信“快樂童年”,對女兒歡歡的培養(yǎng),更側重于孩子的才藝方面,唱歌、小主持人、繪畫......然而,在受到田雨嵐及其學霸兒子子悠屢次“吊打”之后,南儷的心態(tài)逐漸繃不住了。當看到女兒45分的摸底考試卷時,南儷說出了那句很多家長都熟悉的話“我不能再接受我的孩子比別人差”,也開始考察奧數(shù)班等培訓機構,大有“內(nèi)卷”之勢,被迫裹挾著不斷“異化”。
與南儷秉承著相似教育理念的,還有《陪你一起長大》中的蘇醒(劉濤飾)。作為學霸兼職場女強人,蘇醒在公司里能頂半邊天,面對面直懟大客戶也毫不怯場。她本來是佛系媽媽,無奈身處全體雞娃的氛圍中,也開始焦慮起來。在幼兒園聯(lián)歡會上,蘇醒見識到其他孩子“琴棋書畫”樣樣精通,自家兒子奚望只會在地上來回翻跟斗,那顆不甘落后的心一下就不安起來。她趁著工作出錯直接辭掉工作在家?guī)?,每天給孩子安排滿滿的學習任務,包括背拼音表、字母表、數(shù)學運算口訣等等,徹頭徹尾變成了“雞血”老母親。
教育焦慮不只是中產(chǎn)階級和富豪階層的專利,兩部電視劇中不約而同塑造了貧民媽媽的困惑。與擠破頭上各種培訓班的雞娃不同,貧民孩子天賦異稟,卻苦于出身低微。
《小舍得》中的米桃,父母在城里務工。她天生智商超群,剛轉學就在學校的考試中得了第一名,但她的情況其實卻是劇中三個孩子里最不樂觀的。米桃年齡雖小,卻已經(jīng)承擔了米家跳出“農(nóng)門”的重任。
《陪你一起長大》中李非凡,也是家境貧寒、乖巧懂事的孩子。他從沒上過培訓班、輔導班,卻是妥妥的學霸一枚。他的母親沈曉燕(陶昕然飾)遇人不淑,和丈夫離婚之后,為了兒子能在正常的家庭中長大,堅持離婚不離家,不僅要應對前夫的各種無理要求,還要打好幾份工養(yǎng)育兒子。母親的這份愛,在李非凡心中太過沉重。
這份教育焦慮的背后,家長累,孩子更累??梢哉f,兩部劇中涉及的所有孩子都是不快樂的。南儷的女兒歡歡在成績面前,才藝的光環(huán)黯然失色,面對同學的嘲諷,小小的她崩潰大哭;田雨嵐的兒子子悠成績優(yōu)秀,卻只是媽媽炫耀的工具,他沒有成功的喜悅,只有隱忍和無奈;米桃面對家庭現(xiàn)狀,她乖巧懂事,但不是懵懂無知,生存的心酸和內(nèi)心背負的沉重壓力,即使在應試教育中以優(yōu)異的成績勝出,也依然逃不出命運的悲哀。據(jù)悉原著中米桃壓力過大,情緒崩潰,患上突發(fā)性抑郁癥;蘇醒的兒子奚望原本活潑開朗,壓力之下卻得了抽動癥。
教育到底是育人還是害人?不禁打了個問號。
焦慮之外,尋找新的敘述點
翻看近幾年的教育題材劇,也在試圖尋找教育焦慮背后的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,但整體呈現(xiàn)出來的效果未免過于刻意和沉重。
以《小舍得》為例,南儷與田雨嵐身處復雜的重組家庭,在南儷的心中,田雨嵐的母親與其父親的結合,就是典型的“小三上位”,她與田雨嵐之間存在著不可調(diào)和的矛盾。而田雨嵐和母親一起進入到南家也是相當尷尬的處境,她唯有處處強于南儷才能安撫脆弱的自尊心。
回到開頭那場令人窒息的家庭聚會,南儷和田雨嵐,真的只是在爭奪眾人對孩子的贊美嗎?或許潛意識之中,她們所爭奪的還有家庭地位,父親的關注,外公對孩子的喜愛。原生家庭的一切,潛移默化地塑造了她們,也波及了她們的孩子。
有些時刻,家長的焦慮甚至瘋狂,過于“狗血”。比如,田雨嵐的母親為了幫助外孫子悠上“金牌班”,跑去培訓班一哭二鬧三上吊,坐在地上抱著數(shù)學老師的腿撒潑的場景真的看得人瞠目結舌,著實不至于。
《陪你一起長大》里設置了四個家庭,則涉及更多的社會面,包括二婚重組家庭、二胎家庭、全職媽媽的自我定位、職場性別歧視、離婚不離家、外地務工人員生存、家庭暴力、學區(qū)房和直播等熱點話題。四組家庭幾乎囊括了時下所有的家庭形態(tài),但雜糅到一起講故事,只能蜻蜓點水,隔靴撓癢,處處單薄。
說到底,教育題材劇應拋出共性問題給觀眾帶去普遍共情和啟發(fā),給觀眾的焦慮找一個出口,而不僅僅是觀賞一場鬧劇?,F(xiàn)實中,“虎媽”“貓爸”“雞娃”確實存在,但不等同于全部家庭皆如此。
教育題材一直是中國當代電視劇的一個重要選題,更涌現(xiàn)了不少時代經(jīng)典。上世紀八十年代,《師魂》《綠蔭》為代表的教育劇,以教師、學生為主要表現(xiàn)對象,反思當時的教育體制問題;上世紀九十年代推出的《十六歲花季》《十七歲不哭》《花季雨季》等,敘事主體不再拘泥于單一的師生主線,而是開始展示青少年內(nèi)心獨特的世界,成長的煩惱以及懵懂的情感;到了千禧年之后,創(chuàng)作了一批以《十八歲的天空》為代表的青春偶像教育劇,老師們不再是說教式,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引導、帶動學生主動思考,處理自己的問題。同期播出的《家有兒女》則倡導“最重要的一條是樂觀”“關鍵是開導和溝通”等教育理念,到今天看都非常超前。
撇去制作水準上的問題不談,當前,“販賣焦慮”一定程度上成為教育題材劇難以避免的“短板”,且有明顯的同質化趨向,也有太多的教育焦慮被無意義地疊加傳播。未來的家庭教育劇,應在話題市場中,尋找新的敘述點。
結 語
真正能夠成為“爆款”的教育題材劇,一定是真正反映時代特征、帶來關于現(xiàn)代教育思考的劇集。而絕非前期販賣完焦慮,再給出一個類似心靈雞湯的結尾,歡歡喜喜的大團圓落幕之后,留給生活中的雞娃家長們一地雞毛,依然裹挾在現(xiàn)實的糾結和痛苦中無法自拔。
未來的教育題材劇,應當盡量挖掘更加細分的領域,向觀眾傳遞一種更為多元化的教育觀。擁有差異化的競爭力,才能吸引更多受眾的注意。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文/ 第六感 來源/導演幫(ID:daoyanbangwx)
原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q7atD9cI2QcpX5ThXwtpw
內(nèi)容由作者原創(chuàng),轉載請注明來源,附以原文鏈接
http://www.zhtrhb.com/news/9383.html全部評論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表情
添加圖片
發(fā)表評論